开栏语
商标是某种产品或服务品牌的标志,著名商标、驰名商标则是高知名度高品质的象征。商标意识强不强,不仅反映一个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强不强,更实实在在影响企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。
同是广州老字号企业,同是增城的拳头产品,因商标意识不同呈现冰火两重天。成功有经验,失败有教训,我们期望通过背后的心酸故事唤起知识产权意识的觉醒,唤起对商标的重视和保护。企业增强商标意识,做强做大品牌,打响广州制造,擦亮广州名片。
■专题采写:新快报记者冯艳丹实习生许轩语
■专题摄影:新快报记者祝贺
■制图:廖木兴
如果说商标是品牌的象征,老字号就是对一个企业品牌和历史的认定。同样是老字号企业,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(下称陈李济)多年来注重商标保护,抓住被抢注的机遇成功认定为“中国驰名商标”,企业现为吉尼斯纪录全球最长寿药厂。而广州鹰金钱企业集团公司(下称鹰金钱)因错过续费,痛失“双鹤玫瑰及图”商标,销量直降三分之二。
记者获悉,广州有10多家老字号企业没有注册商标,其中不乏知名企业。
关键词
陈李济
发现恶意抄袭之后从源头发力
成中国驰名商标抄袭侵权大减
“陈李济在2001年就申请中国驰名商标,但失败了。直到2011年才重新得以成功。”陈李济的商标负责人蒙双鹏感叹,“陈李济”的中国驰名商标之路来得很不容易,其认定过程更是充满曲折。
“陈李济”是一家现代化的中成药生产企业,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,是我国中药行业现存最老字号之一,同时也是国家认证的“中华老字号”。早在2008年6月,“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”入选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”,2010年“陈李济”还被认定为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“全球最长寿药厂”。但这样一个充满荣誉头衔的企业,也深受商标侵权和恶意抄袭的危害。
“陈李济”商标由广州陈李济药厂始创,早在1987年4月就已经核准注册。可以说,“陈李济”的商标保护意识开始得很早也很是强烈。“因为我们在中国香港、新加坡也开了很多的分店,可能是为了防止假冒伪劣店铺和产品出现,所以商标注册得较早。”蒙双鹏透露。
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企业文化部许晓屏介绍,2011年,“陈李济”商标荣获“中国驰名商标”认证。2012年,陈李济加冠“白云山”商标,企业更名为“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”。目前,陈李济商标使用配合白云山及广药白云山商标使用,使用的产品有壮腰健肾丸、舒筋健腰丸、乌鸡白凤丸、补脾益肠丸等。
中国驰名商标的认定不是易事,这个过程充满曲折,因为需要通过商标知晓程度、持续使用时间等五大类进行认定。2001年失败后,认定的事被搁浅了。
正所谓“树大招风”,难免会被一些人“傍名牌”。2009年9月,在例行进行商标检测的时候,陈李济发现有人申请注册的第35类“陈李济”商标与陈李济药厂的商标极度类似。“通过认定,我们认为该商标是对方明显的恶意抄袭行为。为此,我们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提出异议。”蒙双鹏介绍,为防止被他人恶意抄袭商标,陈李济注册了可能扩展业务的其他相关类“陈李济”,但是第35类没有注册,才让人趁虚而入。现实中商标侵权的现象时有发生,他们每年也投入了很大的力度在商标保护方面,但傍名牌、恶意抢注的现象仍然层出不穷。“所以我们以此为契机,请求认定广州陈李济药厂使用的第284093号‘陈李济’商标为驰名商标。”
本来是一次被傍名牌,陈李济抓住了机会,以此为契机成功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。蒙双鹏记得,为了备齐材料,整夜整夜加班,其间提供了销售、宣传、历史、知名度等相关资料,共计1000多页的纸质文件。
这一次,从2009年开始准备,到2011年才成功认定。“但在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后,我们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有了一定提升,走向全国就有了便利条件。”作为见证人和经手人,蒙双鹏透露,陈李济成为驰名商标后,恶意抄袭侵权行为明显减少。
鹰金钱
一款产品商标待续费空档期被抢注
奔走三四年未果销量急跌三分之二
广州轻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是广州市的商标大户,共拥有注册商标近两千件。然而,其下属的鹰金钱近几年却备受商标问题困扰,产品销量大受影响。
该公司推广部钟先生告诉记者,“双鹤玫瑰及图”商标是广州市老字号永利威酒庄使用过百年的瓶装装潢。1914年9月,广州商人黄筱炜在广州一德路开了一家制酒厂,取名为永利威酒庄。“双鹤玫瑰及图”就从1914年黄筱炜开始使用至今,算起来已有逾百年历史。初期使用时是与其厂名“永利威”同时使用,是作为瓶装的装潢。由于“永利威”的双鹤玫瑰露酒和五加皮酒酒精度不高,深受消费者喜爱,成为日常的佐餐饮料。“半边鸡,一瓶永利威”成为当时广州街坊的日常口语,也反映了在广州人的饮食中永利威酒厂生产的酒的地位。
这样一个满载荣誉的百年老字号企业,为何还会出现商标被恶意抢注问题?钟先生道出原委,由于2013年公司内部部门调动,再加上公司对商标产权保护这一块不太注重,后续跟进有疏忽,所以才导致被台山一家公司恶意注册。
“那时我们的商标正处于待续费的空档期,”钟先生对记者回忆,然后台山这家公司就趁这个机会抢注了商标。记者在其申诉材料上看到,两个商标的确很相似。
“双方的酒有着相同的销售渠道,对我们冲击很大。普通消费者不注意很难分辨清楚。”钟先生坦承,商标被抢注之后,公司才发现这个事情很严重。“我们已经协商了很长时间了,到现在大概有一年多了。”对于这个疏忽造成的损失,钟先生无奈地叹气。自从发生了恶意抢注事件,销量受到了明显影响。“以前一年的销量有2000万元,现在销量直线下降了三分之二。”
从开始提出撤销被申请人注册商标到现在,时间过去三四年了。但可惜的是,事情还没有得到有效进展。钟先生透露,虽然现在已经到了双方协商阶段,但具体进展还需要等待。针对此次疏忽,钟先生表示,未来一定要吸取经验教训,同时目前也在对“双鹤玫瑰及图”总体外观进行一个商标注册。“但是注册的时间比较长,最长的要一年,所以我们也是在等待。”
尴尬
广州22家老字号至今仍无注册商标
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佼佼者,老字号是品牌的象征,是品质的保证。如何做好老字号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?广州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广州市工商局紧紧抓住扶持老字号这个关键,通过走访老字号企业、开展有针对性的问卷普查、举办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,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老字号商标现状和存在问题,分类引导老字号企业进行商标注册和运用,规范商标使用。
该负责人介绍,一方面,对因经营不善而停业的老字号,相关指导部门及时将商标权收回国有企业持有,通过商标授权使用等方式,公平、公开地重新选择经营者,重振老字号品牌。他举例,广州饮食集团旗下的“北园”、“陶陶居”、“泮溪”等商标均通过商标许可使用的形式,许可给民营企业经营,不断创新发展,使脍炙人口的广州本土饮食品牌发扬光大。
另一方面,扶持老字号品牌做大做强,将老字号作为广州自主品牌的重点扶持对象,建立联络机制,实行定点帮扶,指导企业通过申报省、市著名商标,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。他举例,重点指导“锦泉”、“二天堂”、“广高”等民营企业的老字号品牌争创驰名、著名商标,其中“锦泉”眼镜在获认定广州市著名商标后,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,经营规模不断扩大。
同时,加大对老字号商标保护力度,严厉打击侵犯老字号商标专用权违法行为,积极应对老字号商标被恶意注册等现象,切实维护老字号企业的合法权益。如,先后指导“陈李济”、“双鱼”、“中一”、“广州酒家”等18件老字号通过认定驰名商标的方式,解决老字号商标被侵权、被恶意注册等问题。
该负责人透露,截至目前,全市共有中华老字号35家,它们之中拥有驰名商标11件、省著名商标18件,市著名商标24件。广州市老字号共有118家,有96家拥有注册商标,包括致美斋、皇上皇、广州酒家、莲香楼、珠江钢琴、泮塘五秀、陈李济、鹰金钱等老广耳熟能详的企业。遗憾的是,仍有22家老字号企业没有注册商标。记者在名单中看到,其中不乏知名企业。
对策
保护老字号商标
广州市工商局开设“绿色通道”
同样作为老字号企业,鹰金钱和陈李济因为对商标的保护力度不同,企业发展轨迹也截然不同。对此,广州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分析,国有企业改制情况复杂、历史遗留问题较多。为此,市工商局为国有企业开设“绿色通道”,专人指导、专人跟进,依法、便捷地为国有企业办理相关业务。
对于国有企业商标被抢注、被侵权现象,广州市工商局一方面及时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、商标评审委员会汇报反映广州国有企业的商标情况和问题,另一方面积极协助企业开展商标维权工作,协调相关省市工商部门及时查处侵犯国有企业商标专用权行为。据统计,近年先后协助“王老吉”、“利工民”、“爱群”、“三角牌”等20多件国有企业商标开展商标维权。
其中,鹰金钱所属的广州轻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,正是广州市工商局确定的自主品牌重点培育对象之一。“我们对他们重点保护,经常召开座谈,给予指导,”该负责人介绍,目前集团共拥有注册商标1982件。其中,国际注册商标745件;驰名商标8件,广东省著名商标16件,广州市著名商标31件。近年来,市工商局先后协助该集团的“双鱼”、“虎头”、“钻石”、“鹰金钱”等商标获认定驰名商标;针对该集团及下属企业遇到“双桥”、“双鹤”、“广氏菠萝啤酒”等商标维权问题,积极采取行政保护措施,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。
数据
广州注册商标几何?56万件
一方面,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开通“绿色通道”,另一方,广州市工商局还确定了自主品牌培育的重点对象,包括广药、广汽、轻工工贸、建材等广州市大型国有企业集团,通过全面摸查、定期走访、上门指导,积极推行“市著名—省著名—驰名”的梯次式培育制度,使国有企业的驰名、著名商标有明显增长。据统计,全市国有企业共有驰名商标33件,广东省著名商标127件,广州市著名商标176件,打造了“广州酒家”、“珠江啤酒”、“广之旅”、“广百”、“广汽”等一大批广州国有知名自主品牌。
可喜的是,作为商标大市,广州商标申请量、注册量和商标业务办理量均持续快速攀升。据统计,全市目前共有注册商标56万件,年增长率达27%,居全国副省级市首位;仅2016年广州商标申请量达20万件。